“石頭紙”:不要瘋狂地迷戀我……
時間:2016-12-10 10:51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點擊:
次
【簡要概述】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教授和紙業泰斗余貽驥先生向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提交了“關于審慎宣傳與推廣生產‘石頭紙’的建議信”。余老還撰文表達了其對“石頭紙”的看法。正如余老文中所言:“這究竟是造紙工業面臨的一場從原料到技術的徹底革命,還是面對一種欺世盜名的有害宣傳,很值得造紙工作者以對社會和行業負責的精神,將傳統植物纖維紙和這種被宣傳吹捧的‘石頭紙’進行認真全面的科學分析對比。”
這究竟是造紙工業面臨的一次從原料到技術的徹底革命,還是一場欺世盜名的有害宣傳?
據報道,5月8日,在吉林汪清“石頭紙”生產基地,年生產能力9萬噸環保石頭紙袋項目正式投產。生產廠家地球衛士(大連)石頭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透露,目前已在全國確立了8處生產基地,吉林樺甸和遼寧寬甸兩個在建生產基地計劃在今年年底投產,屆時三個基地共可實現約3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其余5處也即將開工。而在汪清項目啟動儀式現場,吉林省延邊州政府還頒布了《全州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袋的實施意見》:從即日起,在全州范圍內消滅“白色污染”,禁止使用和生產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塑料袋,推廣使用“石頭紙”環保產品,對大宗長期使用“石頭紙”環保產品者比照家電下鄉政策給以補貼。此外,近期見諸媒體的,還有江西、廣東、陜西、四川等地亦已或計劃上馬“石頭紙”項目。
一時間,借著“兩會”的東風,打著低碳環保新技術的大旗,“石頭紙”在全國大行其道,最近成為了多家媒體關注的一個熱點。打開百度,搜索“石頭紙”,顯示相關網頁已達223000篇,且頻頻與“低碳”、“環保”、“新型”這樣的詞語同時出現;搜索到的相關新聞為約1820篇,如果按時間順序排列,可以發現一半以上的新聞出現在今年的“兩會”之后。實際上,有關“石頭紙”的技術早已在數十年前獲得專利并在臺灣等地投入生產。因此開始有人質疑,如果“石頭紙”真是所謂的低碳、環保、低成本、物美價廉,為何直到現在才似乎在突然之間從默默無聞到大受熱捧?正所謂:“印象很深刻,浮生曉月迷人眼”。
本刊曾在2010年4月第7期刊發記者對于“石頭紙”生產的實地調研文章,介紹了“石頭紙”的原料與生產工藝、特性與用途、研發與優缺點,明確提出:“石頭紙其本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紙,其生產工藝與產品特性更接近塑料薄膜,生產的關鍵技術還有待改進”,并呼吁“有關部門應積極關注其發展動態,不宜追風盲目上馬”。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克復教授和紙業泰斗余貽驥先生向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提交了“關于審慎宣傳與推廣生產‘石頭紙’的建議信”。余老還撰文表達了其對“石頭紙”的看法。正如余老文中所言:“這究竟是造紙工業面臨的一場從原料到技術的徹底革命,還是面對一種欺世盜名的有害宣傳,很值得造紙工作者以對社會和行業負責的精神,將傳統植物纖維紙和這種被宣傳吹捧的‘石頭紙’進行認真全面的科學分析對比。”
我們希望,對于“石頭紙”,以及已經與將會出現的各種新產品、新技術,能有更多的有識之士,以一種開放創新的態度來積極關注,更以一種實事求是、嚴謹負責的科學精神,來客觀公正地研究和宣傳推廣。
另一個值得造紙業反思的問題是,“石頭紙”的突然興起,是不是反映了人們對于傳統造紙業的誤讀或失望?“石頭紙”之所以在“兩會”上一鳴驚人,并隨之受到瘋狂追捧,很大的原因便是其大打“環保牌”,契合了時下最流行的“低碳”熱潮和社會越來越強烈的環保訴求。于是我們便經常能在聽到“石頭紙”贊譽之聲的同時,人們對于造紙業“污染大戶”、“能耗大戶”的詬病?梢,雖然現代造紙業是一個具備典型循環經濟、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特點的產業,但至少目前在社會公眾及部分業外專家印象中,中國造紙工業仍是“白紙黑水”、“兩高一資”的形象。這就使得中國造紙工業一方面要加大對社會公眾的宣傳、消除誤解,更要扎扎實實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環保治理水平,還現代造紙業以綠色產業的本來面目。
或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諸如“石頭紙”這樣的產品要想完全替代傳統紙張,只不過是一個傳說;然而,對于造紙業而言,綠色紙業的目標絕不能只是一個傳說,而必須要盡快在不遠的將來變成現實。
如此,則行業幸甚,社會幸甚。